冲压模具设计步骤:
工件图为图15所示活接叉弯曲件,材料45钢,料厚3mm。其工艺性分析内容如下:
45钢为优质碳素结构钢,具有良好的弯曲成形性能。
零件结构简单,左右对称,对弯曲成形较为有利。可查得此材料所允许的最小弯曲半径,而零件弯曲半径,故不会弯裂。另外,零件上的孔位于弯曲变形区之外,所以弯曲时孔不会变形,可以先冲孔后弯曲。计算零件相对弯曲半径,卸载后弯曲件圆角半径的变化可以不予考虑,而弯曲中心角发生了变化,采用校正弯曲来控制角度回弹。
零件上只有1个尺寸有公差要求,由公差表查得其公差要求属于IT14,其余未注公差尺寸也均按IT14选取,所以普通弯曲和冲裁即可满足零件的精度要求。
4.结论:由以上分析可知,该零件冲压工艺性良好,可以冲裁和弯曲。
零件为U形弯曲件,该零件的生产包括落料、冲孔和弯曲三个基本工序,可有以下三种工艺方案:
方案一:先落料,后冲孔,再弯曲。采用三套单工序模生产。
方案二:落料—冲孔复合冲压,再弯曲。采用复合模和单工序弯曲模生产。
方案三:冲孔—落料连续冲压,再弯曲。采用连续模和单工序弯曲模生产。
方案一模具结构简单,但需三道工序三副模具,生产效率较低。
方案二需两副模具,且用复合模生产的冲压件形位精度和尺寸精度易保证,生产效率较高。但由于该零件的孔边距为4.75mm,小于凸凹模允许的最小壁厚6.7mm,故不宜采用复合冲压工序。
方案三也需两副模具,生产效率也很高,但零件的冲压精度稍差。欲保证冲压件的形位精度,需在模具上设置导正销导正,故其模具制造、安装较复合模略复杂。
通过对上述三种方案的综合分析比较,该件的冲压生产采用方案三为佳。
(1) (1)毛坯尺寸计算(图2)
对于有圆角半径的弯曲件,由于变薄不严重,按中性层展开的原理,坯料总长度应等于弯曲件直线部分和圆弧部分长度之和,可查得中性层位移系数,所以坯料展开长度为由于零件宽度尺寸为18mm,故毛坯尺寸应为64mm×18mm。弯曲件平面展开图见图16,两孔中心距为46mm。
弯曲力是设计弯曲模和选择压力机的重要依据。该零件是校正弯曲,校正弯曲时的弯曲力和顶件力为对于校正弯曲,由于校正弯曲力比顶件力大得多,故一般可以忽略,即 ≥生产中为安全,取≥,根据压弯力大小,初选设备为JH23—25。
由图3-2可知,该零件属于一般冲孔、落料件。根据零件形状特点,冲裁模的凸、凹模采用分开加工方法制造。尺寸18mm、R9mm由落料获得,2×φ8.5mm和46±0.31mm由冲孔同时获得。查得凸、凹模最小间隙,最大间隙,所以。
按照模具制造精度高于冲裁件精度3~4级的原则,设凸、凹模按IT8制造,落料尺寸,凸、凹模制造公差,磨损系数取0.75。冲孔尺寸,凸、凹模制造公差,磨损系数取0.5。根据冲裁凸、凹模刃口尺寸计算公式进行如下计算:
落料尺寸,校核不等式≤,代入数据得。说明所取的与合适,考虑零件要求和模具制造情况,可适当放大制造公差为 。
将已知和查表的数据代入公式得故落料凸模和凹模最终刃口尺寸为。
落料R9mm,属于半边磨损尺寸。由于是圆弧曲线,应该与落料尺寸18mm相切,所以其凸、凹模刃口尺寸取为
冲孔:
校核,代入数据得:。说明所取的与合适,考虑零件要求和模具制造情况,可适当放大制造公差为:, 。
将已知和查表的数据代入公式得
故冲孔凸模和凹模最终刃口尺寸为:,。
孔心距46±0.31mm
因为两个孔同时冲出,所以凹模型孔中心距为
分析零件形状应采用单直排的排样方式,零件可能的排样方式有如图17所示两种。
比较方案a和方案b,方案a是少废料排样,显然材料利用率高,但因条料本身的剪板公差以及条料的定位误差影响,工件精度不易保证,且模具寿命低,操作不便,排样不适合连续模,所以选择方案b。同时,考虑凹模刃口强度,其中间还需留一空工位。现选用规格为3mm×1000mm×1500mm的钢板,则需计算采用不同的裁剪方式时,每张板料能出的零件总个数。
经查得零件之间的搭边值,零件与条料侧边之间的搭边值,条料与导料板之间的间隙值,则条料宽度为
步距
由于弯曲件裁板时应考虑纤维方向,所以只能采用横裁。即裁成宽71.5mm、长1000mm的条料,则一张板材能出的零件总个数为
计算每个零件的面积,则材料利用率为。排样图如图18所示。
3.冲裁力计算
此例中零件的落料周长为148.52mm,冲孔周长为26.69mm,材料厚度3mm,45钢的抗剪强度取500MPa,冲裁力基本计算公式。则冲裁该零件所需落料力
冲孔力
模具结构采用刚性卸料和下出件方式,所以所需推件力为
计算零件所需总冲压力
初选设备为JC23—63。
4.压力中心计算(图5)
零件为一对称件,所以压力中心就是冲裁轮廓图形的几何中心,但由于采用级进模设计,因此需计算模具的压力中心。排样时零件前后对称,所以只需计算压力中心横坐标,如图19所示建立坐标系。设模具压力中心横坐标为(计算时取代数值),则有即 ,解得 所以模具压力中心坐标点为(-31.2 , 0)。
根据冲压力的大小,选取开式双柱可倾台压力机JC23—63,其主要技术参数如下:
公称压力:630kN
滑块行程:120mm
最大闭合高度:360 mm
闭合高度调节量:80 mm
滑块中心线到床身距离:260mm
工作台尺寸:480 mm×710 mm
工作台孔尺寸:φ250mm
模柄孔尺寸:φ50 mm×80 mm
垫板厚度:90 mm
根据弯曲力的大小,选取开式双柱可倾台压力机JH23—25,其主要技术参数如下:
公称压力:250kN
滑块行程:75mm
最大闭合高度:260 mm
闭合高度调节量:55mm
滑块中心线到床身距离:200mm
工作台尺寸:370 mm×560mm
工作台孔尺寸:φ260mm
模柄孔尺寸:φ40 mm×60mm
垫板厚度:50 mm
1.冲孔落料连续模零部件设计
标准模架的选用依据为凹模的外形尺寸,所以应首先计算凹模周界的大小。根据凹模高度和壁厚的计算公式得
凹模高度
凹模壁厚
所以,凹模的总长,为了保证凹模结构对称并有足够的强度,将其长度增大到163mm。凹模的宽度。
模具采用后侧导柱模架,根据以上计算结果,查得模架规格为:上模座200mm×200mm×45mm,下模座200mm×200mm×50mm,导柱32mm×160mm,导套32mm×105mm×43mm。
凸模固定板与凸模采用过渡配合关系,厚度取凹模厚度的0.8倍,即20mm,平面尺寸与凹模外形尺寸相同。
卸料板的厚度与卸料力大小、模具结构等因素有关,取其值为14mm。
导料板高度查表取12mm,挡料销高度取4mm。
模具是否需要采用垫板,以承压面较小的凸模进行计算,冲孔凸模承压面的尺寸如图20所示。则其承受的压应力为
查得铸铁模板的为90~140MPa,故 。因此需采用垫板,垫板厚度取8mm。
模具采用压入式模柄,根据设备的模柄孔尺寸,应选用规格为A50×105的模柄。
根据工件的材料、形状和精度要求等,弯曲模采用非标准模架。下模座的轮廓尺寸为255mm×110mm。
(1)工作部分结构尺寸设计
1)凸模圆角半径
在保证不小于最小弯曲半径值的前提下,当零件的相对圆角半径较小时,凸模圆角半径取等于零件的弯曲半径,即。
2)凹模圆角半径
凹模圆角半径不应过小,以免擦伤零件表面,影响冲模的寿命,凹模两边的圆角半径应一致,否则在弯曲时坯料会发生偏移。根据材料厚度取。
3)凹模深度(图7)
凹模深度过小,则坯料两端未受压部分太多,零件回弹大且不平直,影响其质量;深度过大,则浪费模具钢材,且需压力机有较大的工作行程。该零件为弯边高度不大且两边要求平直的U形弯曲件,则凹模深度应大于零件的高度,且高出值,如图21所示。
4)凸、凹模间隙
根据U形件弯曲模凸、凹模单边间隙的计算公式得
5)U形件弯曲凸、凹模横向尺寸及公差
零件标注内形尺寸时,应以凸模为基准,间隙取在凹模上。而凸、凹模的横向尺寸及公差则应根据零件的尺寸、公差、回弹情况以及模具磨损规律而定。因此,凸、凹模的横向尺寸分别为
(2)弹顶装置中弹性元件的计算
由于该零件在成型过程中需压料和顶件,所以模具采用弹性顶件装置,弹性元件选用橡胶,其尺寸计算如下
1)确定橡胶垫的自由高度
认为自由状态时,顶件板与凹模平齐,所以
由上两个公式取。
2)确定橡胶垫的横截面积
查得圆筒形橡胶垫在预压量为10%~15%时的单位压力为0.5MPa,所以
3)确定橡胶垫的平面尺寸
根据零件的形状特点,橡胶垫应为圆筒形,中间开有圆孔以避让螺杆。结合零件的具体尺寸,橡胶垫中间的避让孔尺寸为φ17mm,则其直径D为
4)校核橡胶垫的自由高度
橡胶垫的高径比在0.5~1.5之间,所以选用的橡胶垫规格合理。橡胶的装模高度约为0.85×140=120mm。
有了上述各步计算所得的数据及确定的工艺方案,便可以对模具进行总体设计并画出冲裁装配图如图22所示。
模具闭合高度H模=45+8+20+15+14+12+25+50=189mm。
由上述各步计算所得的数据,对弯曲模具进行总体设计并画出装配图如图23所示。(图8)
模具闭合高度H模=40+20+4+103=167 mm。(图9)
第二部分 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应考虑的问题
一、设计计算说明书的内容与要求
设计计算说明书应以计算内容为主,要求写明整个设计的主要计算及简要的说明。
对于计算过程的书写,要求写出公式并注明来源,同时带入相关数据,直接得出运算结果。
在设计计算说明书中,还应附有与计算有关的必要简图,如压力中心计算中应绘制零件的排样图;确定工艺方案时应绘制多种工艺方案的结构图,以便于比较。
设计计算说明书应在全部计算及全部图样完成之后整理编写,主要内容有冲压件的工艺性分析,毛坯的展开尺寸计算,排样方式及经济性分析,工艺过程的确定,工序件的形状及尺寸计算,模具结构形式的合理性分析,模具主要零件的结构形式、材料选择、公差配合和技术条件,凸、凹模工作部分的尺寸计算,冲压力计算,压力中心的确定,弹性元件的选用等。具体概括如下:
1. 1.目录
2. 2.设计任务书
3. 3.工艺方案分析及确定
4. 4.工艺计算
5. 5.模具结构设计
6. 6.模具零部件工艺设计
7. 7.参考资料目录
8. 8.结束语
二、设计总结
总结与答辩是冷冲压模具课程设计的最后环节,是对整个设计过程的系统评价和总结。学生在完成全部图样和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之后,应全面分析此次设计中存在的优缺点,找出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掌握模具设计的一般步骤和方法,通过总结,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过程中的问题与不足,搞清尚未弄懂的、甚至不理解和没有考虑到的问题,从而获得更大的收获,完满的达到整个设计的目的及要求。
非常感谢您对我们的网站感兴趣并访问。在您使用本网站之前,请您仔细阅读本声明的所有条款。
1、本站部份资料来自于网络,资源仅供参考,如有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立即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撤除。
2、本站不保证网站内容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请自行检查是否带有病毒,同时本站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损失或伤害。
3、本声明未涉及的问题参见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当本声明与国家法律法规冲突时,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
4、本站内容均来源自网络,素材、图片版权属于原作者,本站转载素材仅供大家欣赏和分享,切勿做为商业目的使用。
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
5、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如果你是原作者请联系本站编辑(838676806&qq.com(&修改为@)),我们将为你的文章注名,感谢你的分享!
6、互联网精神:分享、交流、进步!